內地科企AI策略重大調整:搶佔「入口」成關鍵

百度(9888)近日公佈多項AI新進展,包括發布文心大模型5.0和自研新一代崑崙芯片。然而,市場反應冷淡,股價一度挫逾7%,創下超過一個月的新低。同時,阿里巴巴(9988)傳出將改版AI產品以對標OpenAI的ChatGPT,而騰訊(0700)則在業績報告中展現出減少AI投入的跡象,令市場對內地科技企業的AI發展方向充滿不確定性。 有內地分析表示,因對高估值及投資成本的憂慮,全球AI熱潮已逐漸降温,市場愈加註重技術的實際應用。內地科技企業現正在競相搶佔用户的「入口」,以建立生態系統、構築獲利的「護城河」,在AI競爭中尋求優勢。 百度的文心大模型5.0雖獲市場好評,但分析指出其相較競爭對手並無明顯差異化,此次產品升級也難改變百度的盈利前景。市場預計,百度第三季度業績或因AI業務轉型和廣告收入受壓而面臨挑戰。 阿里巴巴則在「入口」策略方面展現出不同舉措。除了在外賣及電商業務中推動流量外,公司計劃將AI應用「通義」更名為「千問」(Qwen),在未來數月新增代理式AI功能,提升淘寶等平台的購物體驗。 騰訊作為「入口」之王,已將自研AI技術如混元大模型和智能助手元寶引入微信,拓展AI功能。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微信未來將進一步成為具備溝通、支付及商業等多重生態的智能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入口」正在促進流量及商業化,如字節跳動的「豆包」已在對話中曁入抖音商城商品鏈接。隨著AI時代的來臨,如何平衡技術推廣與實際消費需求,或將成為市場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