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活力微增,出口訂單仍存挑戰

根據最新的標普全球報告,香港特區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在2023年9月錄得50.4,略低於8月的50.7,這標誌著連續兩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然而,這一增長速度已顯示出放緩跡象,反映出當前香港經濟面臨的複雜挑戰。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貿易政策影響下,香港的出口需求尤其受到打擊。來自中國內地和海外市場的新增訂單量在第三季末大幅萎縮,這也直接影響了香港的貿易活動。尤其是出口訂單,創下自2022年4月以來的最大跌幅,顯示出美國關税政策對市場的衝擊深遠。

儘管如此,香港本地經濟活動仍顯現出一定的活力,增長率為去年12月以來最高。報告指出,服務業在此期間起到了關鍵作用,推動經濟活動的擴張。然而,製造業及其他行業則面臨負增長的壓力。受訪企業表示,雖然本地市場需求有所改善,但整體商業信心仍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

從財務指標看,香港市場的市盈率(P/E)平均在10到12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這反映出投資者對未來市場表現持謹慎態度。此外,原材料價格上升導致投入成本增加,通脹壓力接近兩年最高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企業在未來一年的業務展望方面仍持謹慎態度。儘管有跡象顯示商業信心有所回升,但美國貿易政策和全球經濟走向的不確定性仍然是主要顧慮因素。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指出,香港的經濟活動雖然延續了增長趨勢,但需求方面的挑戰不容忽視,特別是在海外市場。

整體而言,香港經濟正處於微妙的平衡中,如何在全球經濟波動中找到自己的增長路徑,將是未來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