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推動本地回收與循環經濟 致力「樽樽不息」

【財經專訊】香港的塑膠廢物問題持續困擾社會,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每日廢棄塑膠達2120公噸,其中飲品包裝佔相當比重。可口可樂香港公司積極透過其在本地的創新回收計劃,努力回收和再造塑膠膠樽,成為全港首家實現此舉的企業,推動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可口可樂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李詠賢表示,公司透過旗下製瓶商太古可口可樂的投資,設立塑新生(NLP),專責處理和再利用PET飲品膠樽,構建一個完整的回收生產鏈。她詳細説明回收過程,包括去除雜質和分類處理,最終製成可供食品級使用的rPET,這些rPET將再次被製成飲品膠樽。 目前,500毫升的可口可樂及1.5公升或以下的bonaqua®礦物質水已經使用100%本地回收的rPET製造。使用rPET不僅減少塑膠污染,亦每公噸可減少約1.23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雖然rPET的成本較高,每公噸約1300美元,但可口可樂承諾會繼續探索更多回收物料,以促進可持續性。 市場消息指,NLP每日的設計處理量可達200萬個膠樽,但目前實際處理量只有80萬個,顯示回收能力尚有待提升。公司亦支持政府推出的「生產者責任計劃」,以提高膠樽的回收率。 除此之外,可口可樂還採取其他措施來減少包裝廢物,例如推出減重膠樽、回收鋁罐等方式,並重新推出玻璃樽項目,支持九成以上的回收重用率。 李詠賢強調,由於中國自2018年起禁止洋垃圾入境,加上對各地的許可要求和商業條件,促使香港必須提升本地的包裝廢物處理能力。可口可樂希望善用其品牌影響力,推動更多消費者參與回收,共同改善塑膠廢物對自然環境的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