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經時報】近期香港股市出現明顯的板塊旋轉現象,資金流向由高增長科技股迴流至防守型股票,如內銀及電訊股。這種動態反映出市場投資者在不確定的經濟背景下,對於短期利潤與長期穩定性的不同投資偏好。
近日市場波動性加劇,主要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加息憂慮影響。根據最新市場數據,港股的市盈率平均介乎10至12倍,低於歷史水平,這可能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了機會。然而,短線炒作風潮仍然強勁,特別是在高增長科技領域。
以阿里巴巴(9988)為例,該公司日前宣佈大規模AI投資計劃,並推出新AI模型,這一消息不僅刺激其股價在單日飆升逾9%,更引起市場對AI產業的高度關注。阿里巴巴的AI基建計劃涉及資本支出達3800億元人民幣,但市場分析師對其長期回報持謹慎態度,認為前期投入巨大,回報存在不確定性。
微盟集團(2013)也在近期公佈了其業務擴展計劃,成立新業務單元並成為Genstore.ai的中國區獨家戰略合作伙伴,這些舉措使其股價上揚超過5%。這類快速反應的市場表現,顯示出資本市場對於新興科技及創新業務的強烈興趣。
對於投資者而言,投資策略的選擇需要根據自身的資金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調整。若以穩健為主,持有防守型股票如電訊股、內銀股及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仍是理想選擇,特別是在股息率高於6%的背景下,較當前港元定存年息率更具吸引力。
然而,對於希望參與短線炒作的投資者,控制風險及嚴守止損是關鍵。市場專家指出,AI、晶片及機械人概念股仍為市場焦點,預期在年底前,這些板塊經過調整後仍具備再度上揚的潛力。投資者應在資金分配上採取小注入場的策略,以把握高增長股帶來的投資機會,同時避免過度風險。
綜上所述,無論是選擇長期持有的防守股,還是短期炒作的科技股,投資者需根據市場動態靈活調整策略。面對當前的市場環境,保持警覺、嚴控風險,才能在不穩定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