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卓:在人生路上,識路尤在於識人

【新聞專訊】於近期的「青年發展高峯論壇」上,著名劍擊運動員江旻憓分享了她對人生挑戰的思考。她提到年輕人在面對壓力時,應該學會「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並且敢於尋求協助,而並非將所有問題獨自承擔。這一番話,深深觸動了許多家長的心絃。 「識人好過識字」強調的是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而非貶低學業的價值。學校教授的是書本上的知識,但人生的成功往往取決於那些課外的人際技能——例如有效溝通、勇於發問及擅於尋找資源等。而這些「隱藏課程」在學校學科中鮮有涉及,但卻能對一個人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最近一項經濟學研究追蹤了超過十萬名大學生,發現首代大學生——即家中首位進入大學的成員,在成績、實習機會乃至職業發展上,普遍落後於其他同學。問題並非在於他們的努力程度,而是他們缺乏接觸「隱藏課程」的機會,例如主動聯繫校友、參加學生組織或在課堂外與教授建立聯繫。 當研究團隊指導部分學生如何使用「冷電郵」這一求職策略時,首代學生的積極性立刻有所提升,顯示出問題並不在於努力,而是資訊缺乏。 在香港的社會環境中,這一觀察同樣適用。許多學生在升學和就業時感到迷茫,原因在於他們過於專注於學業,忽視了人際資本的累積。懂得提問、尋求幫助與建立信任,這些能力才是真正在社會上立足的關鍵。「隱藏課程」的價值在於讓年輕人懂得如何在網絡中尋求支持。 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主動請教老師、學長和教練,並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拓展視野與人脈。最終,孩子不僅學會「識人」,更重要的是學會「識路」——如何在陌生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