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強調Gen AI潛力 保障客户資料至關重要

【香港財經新聞】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近年愈加成熟,然而在銀行業的應用還需謹慎,以確保客户資料的安全。渣打香港區財富管理及零售銀行的數碼銀行主管麥瑋琳表示,銀行在推進此技術時步伐較慢,因為必須優先考慮數據保密和回答準確性。儘管技術上能迅速生成答案,但背後需要大量審視和測試。 渣打去年參與金管局Gen AI沙盒的首批項目,包括利用Gen AI閲讀新盤售樓書並撰寫按揭業務內部備忘錄,此舉將原來需要一至兩日的人手工作縮減至5分鐘。另一項則應用大型語言模型(LLM)於內部資料管理系統,協助電話理財客服更快回應客户查詢,這些技術在準確度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渴望早日實行。 根據金管局的指導方針,銀行必須採取「人在環中」的方法,以確保AI生成的回覆經過人工監控,維持決策的可靠性。麥瑋琳強調,現時監管機構不鼓勵AI直接回應客户,因此即便Gen AI生成了答案,客服仍需檢查後再提供給客户。 渣打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350個Gen AI應用案例,涉及財富管理及跨境業務等領域,並於金管局近期公佈的第二期Gen AI沙盒中,同樣獲納入參與者名單。此次渣打測試用例包含以Gen AI監控金融交易防範詐騙,以及協助進行更個人化的客户財務分析,預計能為零售銀行業務帶來突破性改變。 市場消息指出,儘管聊天機械人已有所應用,但Gen AI在理解資料和生成答案方面潛力巨大,未來有望提供更為個人化的財務規劃服務。然而,由於涉及客户資料的使用,規範和測試依然至關重要,以確保技術應用合乎監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