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銀不良貸款率持續受壓 商業地產風險未見舒緩

近期市場消息指出,本港商業房地產貸款的壞帳水平持續上升。儘管部分銀行採取清理壞帳及沒收抵押品等措施,力度仍不如以往經濟低迷期積極。法國外貿銀行的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銀行目前傾向重組或延期處理貸款問題,以避免大型企業因融資問題對經濟復蘇造成影響,他預期實際收回抵押品的情況有限。吳指出,當前不良貸款率仍未完全反映出商業地產的問題,而銀行吸收壞帳的過程將長期影響盈利表現。 在商業地產市場中,尤其是辦公室租賃,現時市值已較歷史高位下跌逾三成,空置率創新高,淨吸納量有限,而未來數年內市場難以出現根本性好轉,對業主及發展商而言壓力狀況加劇。即使新項目落成持續增加供應,整體風險尚可控制,因商業房地產貸款佔比並不高。 另一方面,住宅市場的信貸質素相對穩定,按揭貸款比例遠低於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加上多數業主已無需支付按揭供款,減輕了因財務問題需出售物業的壓力。不過,高槓桿按揭貸款的違約情況有所上升,近期樓價回穩、交易量回升,但整體需求仍未強勁反彈。由於租金收益率與按揭利率接近,令轉租為買的誘因不足,近期的新增人口多為流動人口,對置業意願有限。供應方面,目前有約兩萬個單位待售,較疫情前增加逾兩倍,發展商或須調低價格以促進銷售。 截至目前,本地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攀升至1.98%,較全球金融危機時期高,但仍遠低於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水平。吳卓殷預期,商業地產及個人、企業貸款質素未來數月將持續受壓,視乎利率下降速度對企業盈利改善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