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9月CPI下跌0.3% 連續通縮持續

【財經新聞】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9月份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下跌0.3%,這是連續第二個月出現通縮,並且跌幅比市場預期的0.2%更大。儘管如此,較8月份的跌幅收窄0.1個百分點。同時,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按年上升1%,達到去年2月以來的新高。市場分析指出,消費信心不足是物價偏低的主要原因,但「以舊換新」政策有效支持汽車和家電的銷售。 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指出,食品價格按年下跌4.4%,成為CPI下跌的主要因素,影響約0.83個百分點;能源價格亦下跌2.7%。非食品價格則連續四個月上升,與此同時,家用器具價格按年上升5.5%,而手機等通訊工具價格上升1.5%。 信用評級機構東方金誠的報告認為,樓市調整和居民財富收縮是物價低位的根本原因。但反內捲、促消費的措施對汽車和家電價格持續提供支持,國際油價波動或繼續對CPI形成壓力。該行預計十月CPI或可回升至0.1%的輕微通脹水平。 此外,國際金價上漲,導致內地9月金飾和鉑金飾價格分別上升42.1%和33.6%。大新金融首席經濟及策略師表示,核心通脹温和上升,部分原因在於工業消費品的低基數支持。關注美國可能增加關税政策影響,可能影響部分出口轉內銷,對物價帶來一定壓力。 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方面,9月按年下跌2.3%,符合市場預期。至今已連續36個月按年下跌,但跌幅較8月收窄0.6個百分點。PPI改善主要集中在上游行業,而下游行業價格依舊疲弱。野村報告預期,由於需求缺乏實質推動,PPI的通縮狀況可能持續至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