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報告: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推進 內地經濟政策保持穩健

【財經專訊】渣打發表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的「強人民幣政策」正在逐漸形成,預計政府將更積極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市場消息指,中央並沒有刻意推動人民幣升值,而是透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維持穩健的宏觀政策及增強國際化來提振人民幣的信譽,從而減低其貶值風險。 報告強調,隨著全球市場尋求減少對美元依賴的安全資產,中國正積極推動人民幣成為主要國際貨幣。據悉,今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已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將「強大的貨幣」列為首要核心要素。渣打預計,政府將強化政策協調,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目標並非挑戰美元,而是提供可行的國際貨幣體系選項。 宏觀政策上,央行預計將繼續採取穩健立場,避免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保障人民幣的購買力,提高全球的認可度。而財政政策亦會在短期內維持支持性,以抵消房地產下行風險,待新經濟增長動能顯現後,才逐步回歸中性。 渣打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已取得明顯進展。自2015年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及儲備中的使用量穩步增長。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在中國貨物貿易結算中的比例約三成,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在岸人民幣資產已突破10萬億元,而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存款也增至近1萬億元。 不過,有關進程仍受資本帳户開放程度的限制。報告提到,中國未來或將逐步放鬆管控,推動跨境投資及融資便利化,但完全開放資本帳户並非最終政策目標。政府將在推進國際化與防範資本流動風險之間找到平衡,並通過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及數位人民幣,建立自主可控的支付體系,減少對SWIFT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