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主導A股升勢,香港股市或受益

近日,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分析師劉培乾指出,內地股市的升勢主要受機構投資者驅動,而非單一因素所致。這一現象反映出國策調整、流動性改善和中美關係緩和等多項利好因素的綜合作用。自去年9月起,中國宏觀政策轉向,人行推出多項措施以提振市場信心,促進了股市的長線投資活動。

與2015年由散户資金主導的股市升勢不同,2023年上半年流入A股的資金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市場對2025年內地經濟增長的預測已調高至接近官方5%的目標水平,顯示出經濟基本面的強勁支撐力。雖然消費品補貼政策面臨縮減和房地產市場疲軟,但內地經濟在關税壓力下仍然展現出韌性,這有助於提升市場情緒。

在香港股市方面,近期市場波動性增加,主要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利率上升的憂慮。根據最新的金融指標,香港市場的市盈率(P/E)平均為10-12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顯示出市場估值具有一定吸引力。這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可能是一個機會。

展望未來,內地股市的IPO市場復蘇有望進一步鞏固良性融資循環,增強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劉培乾建議密切留意內地散户的入市行為,雖然目前散户入市熱情不及十年前,但隨著保證金融資增加及家庭儲蓄流向股市,散户的市場影響力正在增強。

然而,劉培乾也提醒,儘管近期股市表現強勁,下半年經濟仍面臨挑戰,尤其是在消費補貼政策可能縮減的情況下。政府及投資者需關注市場變化,以確保經濟穩定增長。若經濟增長未見穩定,房地產市場政策或有進一步鬆綁空間,政府也可能增加福利開支。然而此舉可能需動用更多財政資源,人行在未來數季內需在支持實體經濟增長與防止股市過熱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