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sub 報告:亞太合成身份詐騙個案激增,引發關注

全球驗證服務及反欺詐企業 Sumsub 公佈其年度身分欺詐報告,揭示全球欺詐行為正轉向更為精密的「合成型」類型。該報告指出,這些高明的數碼詐騙技術由人工智能及詐騙即服務工具的日趨成熟所推動。在全球範圍內,儘管整體欺詐案件數量持穩,但高水平攻擊按年攀升180%。 在亞太地區,合成個人資料攻擊,即通過結合虛構的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及身份證號碼等身份信息,按年上升142%,佔區內所有欺詐行為的15.7%,成為第三大詐騙手法。這些發現基於 Sumsub 分析數以百萬計的全球驗證次數及超過400萬次企圖欺詐行為,結合 Sumsub 進行的欺詐風險調查報告,對象包括逾300位風險管理專業人士及1200位終端用户。 亞太地區最近加強執法力度,逐漸將欺詐視為刑事罪行,重新塑造數碼環境。根據 Sumsub 的調查,區內60%的企業在遭遇詐騙時選擇報警處理,高於歐洲的29%。這亦反映該地區詐騙集團的有組織性和規模。Sumsub 進一步發現,四分之一受訪者曾被招募為「錢騾」,是全球比率最突出的地區之一,顯示此處犯罪招募行為的普遍性。 Sumsub 亞太區副總裁 Penny Chai 指出:「亞太地區的欺詐形勢在過去一年迅速演變,超過過去五年的變化幅度。儘管香港、新加坡和南韓等先進經濟體的詐騙率下降,但深度偽造與合成身份詐騙的增長仍位居全球前列,反映這些市場在打擊基本詐騙方面有所成就,迫使攻擊者改變策略。」 最新的市場消息指,儘管亞太地區對詐騙行為的打擊力度正在提升,但創新的犯罪手法仍然不斷湧現,這將考驗各國的防控措施和法規應對能力。投資者和市場相關者對於未來的詐騙變化趨勢持續保持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