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社會融資增長持續乏力,最新數據顯示,儘管人民銀行力圖支持經濟發展,今年前十個月的社會融資規模累計增量僅達30.9萬億元人民幣,10月份的增量為8149億元,遠低於市場此前預期的1.17萬億元,同比下降達42.29%。截至10月底,社融存量為437.72萬億元,按年增長8.5%,增速較上月放緩。 市場人士指出,社融增長不如預期,部分原因是因政府發行債券和地方政府替換城投企業債務的措施影響。官方媒體呼籲應更專注於包括債券及股權融資在內的各類社融指標。據悉,實體經濟投放的人民幣貸款在10月亦縮減200億元,為近數月以來再次出現收縮。此外,政府用以支持社融增長的債券增量降至4900億元,低於此前月均過萬億元的水平。 對此,彭博經濟研究指出,地方政府隱性債替換的配額在9月已接近用完,進一步限制了10月的發債空間。企業債券融資的回升尚未能彌補政府融資疲弱的局面。 此外,今年至今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額為14.97萬億元,單10月份增貸2189億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800億元,同比大幅下跌56.22%。以貸款餘額來看,截至10月底為270.61萬億元,按年增長6.5%。廣義貨幣(M2)餘額按年增長8.2%,高於預期,但狹義貨幣(M1)增幅則低於市場的預期。 分類來看,10月住户貸款淨減少3630億元,其中與消費及經營活動相關的短期貸款縮減2830億元,而按揭相關的中長期貸款下降700億元。企業的票據融資達3500億元,但中長期貸款僅增300億元。 彭博進一步分析,家庭借貸信心不足和地產市場低迷是信貸增長不如預期的主要原因。展望未來,人民銀行料將繼續保持流動性寬鬆,但或需待明年初方可見到進一步寬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