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於《求是》雜誌中指出,全球金融穩定體系正面臨多重挑戰,特別是在監管套利和風險跨境傳導方面。這些挑戰不僅影響全球市場,對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亦有深遠的影響。
潘功勝強調,現行的監管框架仍然碎片化,各國執行《巴塞爾協定III》等國際監管規則時,受到政治因素影響,可能導致監管套利現象。這使得全球金融穩定體系的基礎受到削弱。對此,國際社會應積極推動已商定的監管改革措施,阻止跨境風險的傳遞。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其市場也承受著全球金融體系不穩定的壓力。根據最近的市場數據,香港股市近來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利率變動的擔憂,也出現了波動。此外,香港市場的市盈率目前在10至12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這顯示出市場對未來增長的謹慎態度。
在數字金融領域,潘功勝也指出全球監管的協調不足,尤其是在加密資產市場和與氣候風險相關的框架中,這些都需要加強監管協調。對於香港而言,如何在快速擴張的數字金融和加密資產市場中確保足夠的監管保護,將是監管機構面臨的重要課題。
此外,非銀行中介機構的崛起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這些機構在全球融資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但其透明度和穩定性相對較弱,槓桿水平不斷提高。這對香港的金融市場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障市場穩定的同時促進創新,成為政策制定者需解決的難題。
展望未來,潘功勝認為國際貨幣系統可能會進一步演變為少數幾個主權貨幣並存的格局。香港作為連接全球資本的樞紐,需要在這一變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無論是單一主權貨幣還是多幣種並存,香港都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以強化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角色,並推進必要的經濟結構性改革。
總體來看,潘功勝的觀點對香港市場有重要的啟示。香港需加強自身的金融監管體系,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同時也要在數字金融和非銀行中介機構的崛起中把握機遇。這不僅影響香港的金融穩定,更關係到其在未來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