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狀元熱:選擇醫科的背後原因與社會期待

每年七月,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放榜之際,總會引發一場「狀元熱」。當狀元們一一現身,媒體的鏡頭便聚焦於他們的笑容,麥克風隨即詢問他們的未來志向,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家的感慨:「又是讀醫!」近年來,社交媒體上的評論似乎也趨於一致,許多人認為:「讀醫咪即係想揾錢囉,香港教育真係死板!」然而,讓我們暫時撇開這種「讀書好就應該拯救世界」的道德期待,換個角度思考:選擇讀醫,真的只是「短視」的選擇嗎?

其實,許多經濟學研究早已指出,大學生的選擇往往是相當理性的。無論是決定是否上大學、選擇何種學科,甚至是交什麼朋友,這些決策都與成本和回報息息相關。這些選擇並非出於「隨心所欲」的浪漫,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現實考量。

尤其在選科方面,財務因素的影響尤為明顯。根據歐美的研究,商科、經濟、電腦工程、法律及醫科等「揾錢有路」的科目,長期以來在選科榜上名列前茅。不僅在香港,甚至在我任教的美國大學中,許多學生選擇主修經濟或商業管理,並非因為他們熱愛供求曲線或Excel公式,而是因為這條路「穩陣」,畢業後能夠找到工作、獲得晉升及有良好的出路。

再者,香港的狀元們選擇讀醫,無一不是在「數據支持」下的理性選擇。醫科在香港的畢業生就業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起薪高、職位穩定、社會地位亦高,並且能夠對社會作出實際貢獻。試想一位年輕人放棄這樣的前景去攻讀哲學、歷史,甚至創意媒體,然後面對未來的房貸與社會階梯,難道不是在要求他們冒險賭命嗎?

因此,與其批評狀元們「無夢想」、「短視近利」,不如反問:為什麼在香港,除了醫科,幾乎沒有其他行業能同時提供穩定、高薪、體面及社會認可?為何每年有百位滿分的學生,幾乎都指向同一條道路?這並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給年輕人的選擇實在太少。

或許有一天,香港會出現一個社會環境,讓狀元們選擇創新科技、教育、文化,甚至公共服務,都能受到讚賞。但在那一天來臨之前,讓我們對這些選擇「讀醫」的年輕人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批評。這樣的選擇背後,反映的是他們對未來的深思熟慮與現實考量。
TimeNews
07-22 10:03白宮澄清:特朗普無意解職聯儲局主席鮑威爾
07-22 09:58招商證券國際看好人工智能及機器人行業 頭部公司前景樂觀
07-22 09:44思捷環球(00330)建議股份合併及股本重組,股價一度下跌18.5%
07-22 09:36領展房產基金行政總裁王國龍宣佈退休,股價上升2%迎接新篇章
07-22 09:35內地A股開市表現略顯疲軟 人民幣中間價創新高
07-22 09:26恆指今早微升30點,市場交投活躍
07-22 09:24蒙牛乳業(2319)計劃發行可持續發展債券 以支持綠色融資
07-22 09:14優必選(9880)擬以每股82元配售新H股 籌集24.73億元資金
07-22 08:47美股上升帶動港股ADR上漲,個股表現各異
07-22 08:29美債息回軟,金龍指數下跌,科技股表現分化
07-22 08:06領展(0823)行政總裁王國龍將於2026年6月底前退任,董事會啟動繼任人甄選程序
07-22 07:56港股持股紀錄更新:昊天國際建投增持1.82億股,大麥娛樂減持1.12億股
07-22 04:30長實(1113)在大灣區推出新盤,助港人實現雙居生活
07-22 04:30倫敦證券交易所考慮引入24小時交易制度以滿足散户需求
07-22 04:30國泰航空6月客貨運數據顯示載客量顯著增長,香港快運面臨挑戰
07-22 04:30華僑銀行宏富理財推出全新美元定存計劃,年利率高達4釐
07-22 04:30吉利汽車旗下極氪遭指控以二手車冒充新車,股價一度下跌
07-22 04:303COINS香港首間海外旗艦店開幕首日創下六位數銷售佳績
07-22 04:30農行股價走弱或將下探至5元
07-22 04:30澳門賭收回暖,濠賭股再受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