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專稿】近期,美國汽車零件公司First Brands及次級汽車貸款公司Tricolor相繼破產,再有PrimaLend Capital Partners申請破產保護,令市場對次級私人信貸業的風險更加警覺。市場消息指,商業發展公司(BDC)從公開市場籌集資金,再投資於這類私人信貸公司,但上述公司連續破產,嚴重打擊市場信心。 摩通(美:JPM)行政總裁戴蒙表示,目前市場內可能出現更多「問題」,形容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外界憂慮BDC及私人信貸公司進一步面臨資金流出及沉重的財務壓力,可能進一步影響有關放貸銀行及整個金融系統。 私人信貸在1980年代興起,2008年金融危機後因銀行監管加強而迅速發展,取代傳統銀行渠道。然而,隨著行業資產管理規模激增,全球私人信貸業去年管理約3萬億美元,預計這一數字在2030年內可能達到4.5萬億美元。 金融穩定委員會指出,儘管私人信貸業對全球銀行業的相對比例仍小,但其快速增長已經引起監管機構的關注。因最近公司破產事件,金融市場擔心危機可能擴散至金融體系。 根據市場分析,目前公開上市的BDC僅有少數對First Brands存在風險敞口,但這些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已大幅下滑,Prospect Capital(美:PSEC)及Great Elm(美:GECC)下跌超過三成,而Palmer Square(美:PSBD)及PhenixFIN(美:PFX)也受到衝擊。 市場觀察指出,目前,貸款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面臨資金流出,美國貸款ETF的資金流出約15億美元,為近六個月來最高。投資者對私人信貸及BDC透明度和可持續性表示擔憂。 此外,美聯儲政策的變化也讓市場對私人信貸公司的派息能力感到不安。特別是黑石集團削減其BDC股息,引發市場對更多類似行動的預期。 IMF強調銀行和非存款金融機關(NDFIs)之間的風險。另外,近期美國和歐洲銀行於NDFIs的風險敞口達4.5萬億美元,佔貸款總額的9%,引發對金融體系穩定的關注。危機一旦蔓延,可能顯著影響銀行業整體健康。 面對這些挑戰,全球監管機構呼籲加緊監管措施,以應對這個快速增長的行業日益增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