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消息指出,滙豐控股(00005‑HK)於10月9日提出以每股155港元代價私有化恆生銀行(00011‑HK),較恆生近期收市價溢價逾三成,引爆港股劇烈波動。消息一出,恆生銀行股價一度飆升逾41%,高見168港元;而作為收購方的滙豐則受壓,股價最多曾急跌逾7%至約102.5港元。市場認為匯控此舉雖屬策略整合,但短期資本壓力與回購暫停已令股價受累。市場分析亦指,此交易將促進匯豐的資源集中與治理簡化,未來協同效益備受關注。奐港監管層現正與相關銀行就整合安排進行溝通,以確保兩行維持獨立營運。 以下是具體細節與市場動向: • 要約條件與股價反應──
匯控建議以每股155港元現金私有化恆生銀行,相當於近期約30–33%的溢價。消息公佈後,恆生銀行股價一度由開市即衝高至168港元,隨後回調至約150港元,仍較收市價大幅上漲逾二成;滙控則因暫停未來三季股份回購、即時資本壓力增大,股價最多下挫7%以上。 • 戰略與協同考量──
市場普遍認為匯控此舉有助整合其亞洲核心區域資源,強化產品協同、風控及資本調度效率,並簡化雙重上市帶來的治理障礙。投行評論指出,這是一種“積極、早應進行的舉措”,長遠將產生治理與成本效益;但短期仍須面對溢價壓力與股東回饋議題。 • 信貸及地產風險因素──
恆生銀行近年不良貸款率明顯上升,其中商業地產相關風險尤為大,2025年上半年不良貸款比率已升至約6.69%。匯控強調,此次私有化並非因恆生信用質素惡化所致,而是對香港宏觀前景具信心的一項策略投資。 • 監管表態與後續安排──
香港金管局已表示正與滙豐及恆生進行監管審批溝通,並確認兩行將於整合後繼續獨立運作、分別持牌、維持品牌及管理架構;監管審查程序將是交易成敗的關鍵之一。 • 市場公平性與股東態度──
匯控須取得足夠獨立少數股東支持,方能透過協議安排完成私有化。市場關注要約價是否足以説服股東放棄流動性與未來增長預期。目前溢價幅度是否合理,仍待投票結果與法院審核明朗化。 結語:
滙豐擬私有化恆生銀行一事,一旦成真,將成為香港金融業中罕見的標誌性整合事件,也為本地銀行業格局與資本市場帶來重大影響。短期的資本壓力與股東反應成為市場焦點,長期則待匯控如何兑現協同效益,以及監管程序的進展。投資者將持續關注要約成敗、資本結構重塑與未來整合成效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