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在網誌中指出,近期港股的上升勢頭主要受到科技類股份的推動,這不僅提升了科技股的表現,也顯著增加了相關衍生產品的交投量。特別是「交易所買賣產品」(ETP),作為一種便捷的產品創新模式,近年來已成為支持港股流動性的生力軍。
陳茂波提到,目前在香港上市的ETP涵蓋多種資產類別,包括股票、固定收益產品、大宗商品、貨幣及數字資產等,這些資產的來源地遍及內地、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東南亞、中東及南美等地。ETP的設計使得發行商在標的資產的選擇、產品回報及風險結構上擁有更大的彈性,這樣的靈活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興趣及風險對沖需求,並不斷推出新產品,以應對市場瞬息萬變的趨勢。
例如,今年三月,香港迎來了亞洲首批個股的「槓桿及反向產品」,這些產品追蹤了英偉達、特斯拉、Coinbase及MicroStrategy等熱門美股,並專注於槓桿單日走勢的變化。這些新產品不僅豐富了市場生態,還提供了更多短期交易及對沖的工具。
截至目前,本港已經有超過210隻ETP產品上市。根據最新數據,截至今年5月,這些ETP產品的管理資產規模接近5100億元,較2020年增長約30%。相關的日均成交額在同期顯著增加了5倍,達到約4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過去幾年投資氣氛波動不定,但本港ETP市場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相關成交額在整體市場的比率也從五年前的不足5%上升至今年首五個月的約17%。
陳茂波還指出,在ETP類別中,市場最為熟悉的ETF近年來也持續有新發展,包括海外ETF在香港的跨境掛牌。管理資產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的全球第五大ETF,今年二月份選擇在香港掛牌,以擴大投資者基礎及提高交投量。此外,亞洲首批與現貨數字資產掛勾的ETF也於去年在香港上市。連同其他與數字資產掛勾的結構產品,截至今年六月,在港上市的數字資產ETP的資產規模已達4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74%。
港交所正積極推動更多不同主題的ETF上市,涵蓋創新科技、應對氣候變化、可再生能源及生物科技等領域,這不僅能滿足投資者的興趣和風險胃納,還能有效引導資金流向,推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陳茂波希望透過更多的制度創新與產品創新,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首選ETP樞紐的地位,並更好地利用全球市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