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及亞洲企業客户部聯席主管李鎮國指出,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出現了顯著的改善,投資者對大中華市場的看法變得更加正面。過去幾年,由於股市疲弱,外資持續流出,但今年卻出現了歐洲及亞洲長線基金加重對中國股票的配置。
李鎮國進一步表示,今年以來企業融資的意願顯著提升,尤其是在新股發行方面,近期寧德時代(3750)的大型招股成功上市,顯示市場活躍。此外,企業的再融資活動,如發債及可換股債(CB),以及併購和二級市場的交投也都相當活躍。他預測,今年底恆生指數的目標價將達到24,500點,並維持香港在全球首次公開招股(IPO)中名列前三的預測。
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中國股票資本市場主管胡凌寒則指出,在尚未結束的第二季度,中國公司在境外的新股上市融資額較過去兩年的同期明顯提高,第一季度的集資額也保持在較高水平,這與二級市場的交投活動活躍情況相呼應。
胡凌寒還提到,今年第一季度的新股配售數量比過去幾年都要高,例如小米(1810)和比亞迪(1211)均進行了大型配股,市場反應「振奮」及「震驚」,因為時隔多年後,突然出現如此規模的配售活動。此外,他指出,今年企業的配售活動明顯多於發行可換股債,這與去年發行可換股債多於配售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市場氣氛的改善,投資者更願意承擔風險,增加股權類產品的投資。
根據瑞銀提供的資料,截至本週三(14日),假設寧德時代及恆瑞(1276)分別在IPO中集資50億美元和15億美元,今年前兩季中國公司在境外的融資總額達到370億美元,其中第二季的融資額達到110億美元;在配售方面,比亞迪和小米在第一季度分別透過配售籌集了55.95億美元和54.8億美元;而在可換股債方面,今年百度(9888)曾發行20億美元的可換股債。
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大中華區債券資本市場業務負責人盧嘉雯表示,今年前四個月,大中華區G3貨幣債券的發行額按年增長66%,達到383億美元。其中,高收益債券在前四個月的發行額達到49億美元,已接近去年全年高收益債券的發行額51億美元。
盧嘉雯還提到,公營機構如港鐵(0066)及港府發行本地貨幣如港元及離岸人民幣等債券的發行量也出現增長。根據瑞銀的資料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公營機構的發債總額達到100億美元,已超越2020年至2024年五年間每年的年度發債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