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大幅升級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對全球高科技與原材料市場構成顯著影響,相關港股板塊亦展現明顯反應。 在此一背景下,香港恆生指數受到地緣政治與貿易摩擦影響下,整體走勢走弱,但稀土與半導體概念板塊逆勢上揚,市場對其戰略稀缺地位重新定價。根據最新報道,恆生科技指數重挫 4.5%,而稀土相關股票則成為資金挹注焦點,展現資金避險與結構輪動特徵。市場人士指出,投資者關注稀土企業在核心供應鏈中的定價權與策略地位。中國股市方面,CSI300 指數下跌約 1.8%,而滬深市場則略跌 1.3%。 據中國海關統計,截至 9 月稀土出口總量較 8 月急跌 31%,剩餘約 4,000 噸,為今年以來第三個月連續萎縮,為 2 月以來新低。儘管年初至今出口量仍較同期增長約 13%,但目前持續下滑趨勢恐引發供應鏈焦慮。此外,台灣經濟部強調,此次稀土新管制項目與台灣半導體產業所需稀土種類不同,短期內不會對晶片供應造成重大衝擊,但電動車與無人機領域仍須密切觀察。 根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宣佈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強調以國家安全為由,不是全面禁止出口,而是針對軍事與高端半導體應用相應提高審查強度。商務部指出,對於合理民用用途的合規申請仍將依法許可,並提供一般許可與人道豁免,以維護供應穩定性與預期性。 陸媒報導亦指出,北方稀土與包鋼股份已公告第四季稀土精礦價格調高至每噸人民幣 26,205 元,季比成長 37%,創兩年最大漲幅,凸顯上游供應收緊引發成本推升。 市場分析認為,中國近月來接連出台稀土出口新政,包括將含有中國來源材料的境外稀土產品與相關技術納入管制,加強對軍工、半導體尖端製程(如 14 奈米以下邏輯晶片與 256 層以上記憶晶片)、AI 潛在軍事用途之出口審查。此舉不僅旨在防堵非法再出口與技術擴散,也彰顯中國由「稀土供應者」向「稀土秩序治理者」之轉型定位。 國際市場亦對此高度關注。東京、水準國際稀土公司股價上揚,U.S. 市場上的稀土礦業者如 Critical Metals、Ramaco Resources、MP Materials 等均錄得上漲,其中少數公司股價漲幅超過 10%,投資者轉移至非中國供應鏈中尋找替代選擇。 全球供需格局將因此形成新一輪調整波動。 整體而言,此波新政驅動稀土供應格局加速重塑,短期內對部分高端科技、國防與新能源應用產業構成成本與供應面挑戰,但合規出口仍可透過申請取得許可。港股市場中涉及稀土供應鏈的企業短期將受到資金追捧,成為市場關注重點之一。 【新聞小結】
- 中國實施強化稀土出口管制,引發市場震盪,中港股市中稀土板塊逆市吸睛
- 9 月出口量大幅下滑,創年度新低,供應面收緊明顯
- 對尖端晶片與軍用技術設置嚴苛審查,但民用合規仍有通道
- 國際礦企股價普遍上行,反映全球尋求供應鏈替代趨勢 請持續關注後續進出口許可、國際供應鏈轉向,以及港股相關概念股的實際業績與資金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