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穆迪近日宣佈,將香港的信用評級展望從「負面」上調至「穩定」,並確認長期發行人評級為「Aa3」,這是該評級的第四高級別。回顧2023年12月,穆迪曾下調香港的評級展望至「負面」,而此次的調整顯示出香港在全球貿易緊張和貿易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仍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 穆迪指出,儘管中國內地的評級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香港的信用可靠性依然保持穩健,超出該行早前的預期。該機構認為,香港的「Aa3」評級反映出本港擁有顯著的信用優勢,包括高收入和具競爭力的經濟、充足的財政和外部緩衝,以及有效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良好紀錄。這些因素將繼續幫助香港應對人口老齡化、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及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等挑戰。 穆迪還提到,香港的評級考慮了與內地在經濟、金融及企業聯繫的因素,因此預計在可見的未來,香港的評級不會高於中國的評級兩個級別。目前,中國的評級為「A1」,屬於第五高的評級。 在財政方面,穆迪預計香港中期內將繼續出現財政赤字,這主要是因為需要增加支出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求並支持創新,同時控制其他領域的支出。該行預期,香港的財政赤字在2023年將佔GDP的4.4%,較2022年的約6.6%有所下降,並預計到2030年將降至約0.6%。去年,香港的財政儲備達到GDP的20.4%,這將繼續為政府提供重要的財務資源,以應對長期的結構性問題。 此外,標準普爾(S&P)也於昨日發布了香港的信用評級更新,長期發行人評級維持在「AA+」,為第二高評級,展望同樣維持「穩定」。標普指出,香港的財政赤字因疫情和資產價格下跌而惡化,儘管政府推出了財政整固計劃,但由於土地出售收入疲弱及高額基建開支,財政穩固的進程較預期緩慢。預計未來一兩年,香港的財政緩衝將持續減少,這將削弱對評級的支持。 標普預計,2025/26財年香港的財赤與GDP比率將為4.8%,低於2024/25財年的5.9%,未來幾年也有望持續下降。不過,至2028/29財年,香港仍難以實現預算平衡。近年來,跨國企業實施最低環球税率,政府亦計劃引入離境費用等措施,這將有利於政府的財政狀況。然而,標普認為,如果土地銷售未能顯著回升,財政將難以實現有意義的復甦。儘管如此,標普指出,香港政府擁有龐大的財政儲備,並承諾恢復可持續的財政,這將有助於緩解經濟下行對公共財政的影響。 另外,評級機構惠譽(Fitch)上週五也更新了香港的評級,維持在第四高的「AA-」,展望同樣為「穩定」。 財政司長陳茂波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表示,三家主要評級機構均給予香港「穩定」的評級展望,這反映出在全球經濟和金融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香港的經濟和金融系統的韌性和抗逆力愈加突出。他指出,香港擁有充裕的財政緩衝和豐厚的外匯儲備、穩健的對外資產負債表,以及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等信用基本面,這些都支持香港評級的正面評價。
Time | News |
---|---|
05-29 04:30 | 豪宅市場再現活躍交易,董建華家族及鄧紫棋均有新動作 |
05-29 04:30 | 騰訊持續推進AI技術,推出HunyuanVideo-Avatar語音數字人模型 |
05-29 04:30 | 港交所(0388)推出首個沙特伊斯蘭國債ETF,開啟新投資機遇 |
05-29 04:30 | 世界華文媒體(0685)第四季虧損收窄,全年業績改善 |
05-29 04:30 | 美國樓市持續強勁,專家看好非政府支持按揭證券投資機會 |
05-29 04:30 | 香港租金持續上升,業界預測租轉買趨勢加速 |
05-29 04:30 | 恆指昨日回落123點,市場風險情緒升温 |
05-29 04:30 | 比亞迪(1211)回應濟南經銷商財務危機傳聞,強調政策穩定性 |
05-29 04:30 | 內地快時尚巨頭Shein轉向香港上市,英國IPO計劃受阻 |
05-29 04:30 | 金山軟件(3888)首季業績增長但純利輕微下滑 |
05-29 04:30 | 香港樓市動態:豪宅成交活躍,華懋及新世界項目引大手客入市 |
05-29 04:30 | 瑞銀上調香港GDP增長預測至2.2% 受惠於貿易戰緩和 |
05-29 04:30 | 小米(1810)首季業績超預期 股價小幅上升 多家大行上調目標價 |
05-29 04:30 | 李書福:吉利堅持良性競爭,反對惡性價格戰 |
05-29 04:30 | 普徠仕國際:美國經濟衰退機率低 聯儲局或不再減息 |
05-29 04:30 | 阿里巴巴旗下PapaHome淘寶傢俱擴展業務,銅鑼灣新店即將開業 |
05-29 04:30 | 港股反覆走勢持續,恆指收跌123點,汽車股再遭重創 |
05-29 04:30 | 日產汽車計劃發債及出售資產 籌集逾1萬億日圓以維持營運 |
05-29 04:30 | 內地計劃在香港發行680億元人民幣國債 第三期招標將於下週三進行 |
05-29 04:30 | 比亞迪(1211)減價引發價格戰 股價連跌三日累積跌幅近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