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持續出現改善跡象,內地製造業企業對未來的前景展望也略有好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7,這一數字高於市場預期的49.6,並且較上月上升0.2,達到自4月美國宣佈「對等關税」以來的最高點。不過,該指數仍然連續三個月低於50,顯示出製造業仍然處於收縮狀態。
彭博經濟研究指出,需求指標在過去三個月中首次出現擴張,生產指標也在加速增長,這表明供需兩端共同支持了整體PMI指數的回升。然而,就業和庫存指標的收縮則顯示出企業對未來的信心仍然不足,對於產能擴張的態度依然謹慎。
根據PMI的構成指數分類,新訂單指數報50.2,較5月上升0.04,這是自美國公佈「對等關税」以來首次回升至擴張水平,顯示市場需求有所改善。儘管新出口訂單指數報47.7,仍然處於收縮區間,但較5月上升0.02,為去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生產指數則報51,較5月增長0.3,顯示製造業企業的生產活動有所加快。不過,就業人員指數按月下跌0.2至47.9,顯示製造業企業的用工景氣度略有回落。
此外,內地信貸評級機構東方金誠的報告指出,6月的出口減速趨勢愈發明顯,近期的房價、投資及銷售等指標顯示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加劇,這也限制了6月PMI的回升幅度。
另外,小型企業的PMI按月下跌0.2至47.3,這一數據顯示小型企業作為就業的主要吸納者,可能需要進一步加強穩就業政策。
東方金誠預測,未來外貿搶出口的趨勢將會降温,而上半年內地GDP增長可望超過5%。短期內不會推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因此預計7月的製造業PMI指數將有望保持在49.7的水平,但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認為穩增長政策仍需保持力度。
在非製造業方面,6月的PMI按月上升0.2至50.5,創下自4月以來的高位,超過市場預期的50.3,主要受到建築業PMI按月上升1.8至52.8的推動,而服務業PMI則按月下跌0.1至50.1。彭博經濟研究認為,建築業PMI的上升反映了政府通過大型項目來支持經濟增長,但服務業PMI的下滑則顯示消費仍然疲弱,尤其是包括酒店業在內的消費相關服務業在5月長假過後再次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