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點

「請注意頁底重要聲明」

本週在網上見到摩根大通做的一個統計,從中可見到美國散戶投資者的長期回報率跑輸通脹。另外亦可以看到,無論是長揸股票或是債券,長期回報都比通脹高!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令散戶長期跑輸通脹?

漁夫認為,做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散戶經常被市場氣氛影響投資決定,每每在最不適當時候高追或低沽資產。若細心留意,圖中的股債平衡組合,無論是60/40,還是40/60,回報雖比持有100%股票(標普500指數)略低,但好處是一個平衡的組合,長期一樣可以大幅跑贏通脹及定息投資工具。

漁夫認為,投資首先要找到平衡點,因為一旦失了平衡,例如價格急升時無貨,便會很容易染上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由初期忍手唔買直至望住升了幾倍才高位追入。近年例子有2007年的中石油(857)、2011年的黃金、2015年的港交所(388)、2017年的Bitcoin、2018年的騰訊(700)及蘋果電腦。另一個極端是跌市時持有太多貨,去年便有不少這類投資者被末日論嚇親,第四季低點才抵受不住壓力清倉,改為Cash is King,但股市第一季急升後,他們的心理又再次處於非常不平衡狀態,可能再次忍不住出手

這種高追低沽的行為往往是失了平衡才出現,但這個平衡點人人不同,需要自己去不斷思索,亦會隨着年紀及自身經濟狀況改變,所以沒有人可以幫你找到答案。

不少調查顯示,一般香港投資者都想有雙位數年回報率。不過,可能大家不知道,在香港做到長期超過10%年回報率已經可以轉行做星級基金經理。事實上,一位於2017年組合升超過50%的Top 1%基金經理,他的基金長期回報率「也只不過」是11%!如果投資者自己的組合於2017年未能升50%,又怎可能期望可以做到這位基金經理一樣,有雙位數年回報率?

於股市要做到雙位數字年回報率,可以通過兩個法門,一係有高超的㨂股技巧,或是準確地捕捉買賣時機。一般人在這兩方面沒有優勢,所以漁夫系統希望在這兩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協助,例如一月觀察市寛回升,減少現金買入「當頭起」股,去到三月之後慢慢減持股票(不是清倉)再等機會增持,這個做法便是不斷把平衡點調節,避免高追低沽。

本週市寛已經回到50%附近,代表之前的超買狀況已經修正,現在要觀察市寬能否止跌回升,給予另一次加注機會。港股要維持強勢,今次市寛調整低位要明顯高於一月低位。

另外,Plan ABCDE是協助大家尋找資產配置的平衡點,防守的Plan A+B佔了55%,而進攻的Plan CDE則佔45%,閣下可以因應自己的風險取態及轉身速度來調校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案。

近來不少Facebook朋友問個別股票,甚至投資建議,這方面我不能逐一回應。

我已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工具及充足的市場資訊,買什麼及何時買(沽)就要睇你自己。這就等於我賣了架性能唔錯嘅車比你,車上亦有電子地圖,但去不去到目的地要睇你點樣揸。

我係分析員,你先係投資者及決策者,什麼股票適合你係要你去選擇。至於個人資產配置,更加沒有簡單方案,要看收入、負債、年紀、性格、風險取向等等因素。我認為,就算按小時收費的私人理財顧問也未必能夠幫到你,因為一個短暫會面是不可能了解一個人的風險取態,那一份問卷只是保障佢公司唔會比人告。

重要聲明:股市漁夫內的所有內容,包括本影片,絕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購買任何股票及金融產品的特定推薦意見及/或不構成任何游說或要約,以購買、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易任何證券、期貨、期權或其他金融工具或其他產品,漁夫系統的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漁夫系統的內容進行投資。用戶必須留意,漁夫系統的所有訊號,並非是買賣訊號或任何投資建議,而所有訊號均是全自動用第三方提供之客觀市場數據計算出來的結果,當中並不涉及任何人為的想法、修改、修訂或任何投資建議。本網站包含的所有內容、資訊、訊號,並不針對任何特定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以及可能使用或接收該內容的特定人員的特定需求。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各種金融產品的個別特點、個人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詳情請重溫股市漁夫FAQ免責聲明。

最後更新: 201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