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系列】港股並不代表港股(上)

「請注意頁底重要聲明」

 

唔知各位師兄師姐有冇留意,船長响ABCDE餐資產配置裏面,通常都係擺ETF,好少會擺個股,但最近喺Scenario E竟然擺咗388落去,搞到小弟頭頂好大個問號,今期又試試為大家分析下港交所(0388)。

1.業績分析

先睇睇最近期業績。港交所2019首三季收入125.65億港元,升2%;EBITDA 96.63億,升3%;純利74.12億,跌1%,EPS 5.92元。聯交所首三季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905億元。單計19Q3,收入39.87億,跌2.8%;EBITDA 30.38億,跌1.27%;純利22.07億,按季跌6.92%,可能反映示威活動拖累大市氣氛及成交所影響;EPS 1.76元。

營運分部業務中,交易後業務分部貢獻最大,首三季收入48.46億,EBITDA 42.36億,均按年升2%。現貨市場及交收指示的結算及交收費分別跌4%及8%,主要係交易宗數減少所致。滬深港通的北向交易的A股組合價值於2019年9月底錄得11600億元人民幣新高,較2018年底升74%。

其次係現貨分部,2019首三季EBITDA 19.3億,跌11.1%。交易費較2018年首三季跌18%,但低於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的跌幅22%,主要由於滬深港通北向交易的交易費創新高。聯交所上市費收入增加2700萬元,主要係整體上市公司數目上升。香港繼續係全球領先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中心,2019年首三季有108家公司來港上市,總集資額1339億港元。其中,百威亞太(1876)係2019年首三季全亞洲最大型的新股,亦是全球第二大新股,帶挈咗港交所唔少。頭三季睇,港交所業績唔算標青,但阿里巴巴(9988)喺11月來港作第二上市,令香港得以保持2019全球新股集資王的地位,睇下會否令港交所Q4業績得以改善。

2.中概股回歸港股

由此可見,分析港交所,最主要睇港股及衍生工具成交額,因交易費、上市費、結算及交收、存託管等服務已佔了大部分收入,此亦所以點解小加總裁成日咁緊張香港IPO集資地位,因為愈多IPO,搞旺個場,就愈多投資者日日「磅水」俾港交所(雖然唔少證券界詬病因此搞到港股良莠不齊)。咁最近市場熱炒中概股「回歸」港股(小弟認為「回歸」呢個詞語值得斟酌,講到底呢批中概股從未在香港上過市),港交所大把世界咁話,到底真唔真?

分析中概股回歸港股,首先不得不提阿里巴巴。當日由於同股不同權問題(此topic日後有機再講),將阿里呢個財神推咗去美國,小加猛揼心口。好喇,依家終於返嚟喇,阿里在香港作第二上市掛牌當日,小加話阿里終於回家,好感恩,新經濟龍頭回歸加埋騰訊(0700),會為香港資本市場創出一幅美好的圖畫blah blab blah。

其實,香港資本市場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就係港股並唔代表港股(香港本地股票)!各位師兄師姐只要求其睇睇每日最大成交額股份(用漁夫系統揀「成交金額高於10億」,再用成交金額排序),就會發現頭十位大部分都係中資股,日日熟口熟面都係騰訊(0700)、阿里巴巴、平保(02318)、美團(3690),近月就多咗小米(1810),香港本地股有時能見蹤影的只得港交所同滙豐控股(005),最多加埋友邦(1299)。有霸權之稱的地產股呢?每日得嗰幾億成交,掹車邊都上唔到榜。換言之,港股代表的其實是業務主要在內地、軀殼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港股本地股被邊緣化,係不容否認兼無奈的現實。再講,以香港彈丸之地,亦幾乎冇咩可能再出現巨無霸級的上市公司,港交所吸引中概股回歸,係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亦係必由之路。

小弟冇乜數學底,不過都試下為中概股回歸計一計數。單單一隻阿里,每日成交額就有三四十億,小加話希望整多四五十隻中概股嚟香港,用小學生計算法,30億x 40隻,港股每日咪會多1200億成交,足足較目前翻倍?就算打個四折都有500億,難怪市場咁鬼興奮。當然,每日多1200億成交額只係斷估冇辛苦,實際並唔係咁簡單,而且路漫漫其修遠兮,並唔係短期之事。目前阿里(BABA.US)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算係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中市值最大。其餘大家耳熟能詳的,包括京東(JD.US)、拼多多(PDD.US)、百度(BIDU.US)、網易(NTES.US),隻隻市值都有四五百億美元;最近就有傳聞,指港交所正同網易及攜程斟緊。市值接近或超過百億美元的,則有攜程(TCOM.US)、騰訊音樂(TME.US)、新東方(EDU.US)等。冇咁出名的(主要係小弟太宅,孤陋寡聞)亦有唔少,去年才在美國上市的瑞幸咖啡(LK.US),最近股價就頻頻破頂。

中國人最喜跟風,美國唔少中概股睇到阿里返香港後掂過碌蔗,傳聞心思思學阿里返歸的,就包括百度、網易(NTES.US)同攜程(TCOM.US)。大家或者會諗,有咩會驅使咁多中概股回歸港股先?唔通淨係驚咗侵侵逼佢哋從美國退市呢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咁簡單?

3.第二上市新玩法

講到呢度,就要睇睇中概股點解山長水又遠要去美國上市。過去有好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發展時需要好多資金,當時內地投資者並唔了解互聯網行業,覺得風險高,所以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創業者只能向海外融資。

港交所本來係中資新經濟股的理想選擇,但由於頻頻集資會令股權被嚴重稀釋,所以佢哋提出「同股不同權」制度,但港交所一直唔同意,佢哋唯有出走美國。然而,其實中概股對美國投資者而言,都係「隔山的牛」(正如以前都有納斯特股份在香港掛牌),唔願意俾太高估值,美國中概股好似寄人籬下咁。於是乎,有唔少就諗計,利用私有化後再上市的方式,借殼回歸A股市場。不過咁,呢招既繁複,又花時間;最重要係,私有化要使巨量銀兩,也未必成功。

依家中概股可以在香港第二上市,就唔同玩法喇。以阿里為例,目前主要上市地在美國,香港只是第二上市,兩地股份數目懸殊,香港佔2.7%,美國的ADS佔97.3%。阿里在香港第二上市的股份係「1拆8」,,即係每8股香港股份可換1份美國ADS。早前有報道,話阿里有42億股ADS以港美互換轉倉嚟香港,到底搞邊科?有一個point我見唔係咁多人提過,就係若阿里在香港佔兩地的交易總額(以美元計)達55%,聯交所將視阿里在港作雙重主要上市,而非第二上市,繼而符合成為恒指成分股的資格。小弟相信,阿里呢個做法,將引來好多美國中概股效法。

港交所接納「同股不同權」,可以講為美國中概股帶來一線曙光。根據港交所現行大中華公司第二上市的部分要求,美國中概股市值須不少於400億港元,或至少100億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億港元,呢個要求,對好多美國中概股嚟講都可達到,令佢哋回歸港股的誘因大增。早排高盛便有份報告,話家陣有23隻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符合回港第二上市資格,相關股份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

另一方面,今時唔同往日,即使中概股現時要去美國或英國集資,都籌唔到幾多錢,大家都睇到外國股市俾中概股乜嘢估值。此所以阿里在港一上市,股價即刻嘭嘭聲係咁升,唔通係美股投資者一直估錯價?小弟認為,此乃中外投資者對中概股的前景睇法及估值唔同所致,例如有唔少外國投資者便一直懷疑中概股咁高增長,係too good to be true。

小弟認為,中概股回歸港股,將可形成三贏局面:未上市科技公司將把香港作為上市首選地,港交所業績重拾強勁增長;中概股有錢又有面,若能納入港股通,源源不斷的南下資金將推高其估值;投資者買新經濟股份有更多選擇,唔使來來去去獨沽一味買騰訊(0700),唔會再嘗「問君能有幾多愁,冇買騰訊冇買樓」之恨。

為免各位師兄師姐睇到瞓着,文章將分上下兩篇推出。下篇小弟將為港交所估下值及睇下圖,敬請捧場。

漁勝

重要聲明:股市漁夫內的所有內容,包括本影片,絕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購買任何股票及金融產品的特定推薦意見及/或不構成任何游說或要約,以購買、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易任何證券、期貨、期權或其他金融工具或其他產品,漁夫系統的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漁夫系統的內容進行投資。用戶必須留意,漁夫系統的所有訊號,並非是買賣訊號或任何投資建議,而所有訊號均是全自動用第三方提供之客觀市場數據計算出來的結果,當中並不涉及任何人為的想法、修改、修訂或任何投資建議。本網站包含的所有內容、資訊、訊號,並不針對任何特定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以及可能使用或接收該內容的特定人員的特定需求。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各種金融產品的個別特點、個人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詳情請重溫股市漁夫FAQ免責聲明。

最後更新: 2020-01-20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