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轉移 之 滯脹猛於虎

「請注意頁底重要聲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有句名言:「無論何時,通脹都係一種貨幣現象,其根源在於貨幣數量快速擴張,多於總產出增長。」(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and can be produced only by a more rapid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money than in output.) 

作為投資者,漁夫認為有一個非常重要並經常要反覆思考嘅問題,就係究竟市場係面對緊通脹,還是通縮?

近代的熊市,例如19982001022008年,每次出現時都係以通縮的形式出現,即是無論資產價格、工資及消費物價指數都呈下跌。如果今次熊市以美滙指數及美債來量度,兩者均表現強勢,加上CRB商品指數仍在低位掙扎,這是典型通縮熊市表現。至於2020年美國GDP及就業數據,一定會係負增長,問題係有幾負,這當然會令通縮問題惡化。

漁夫預計,2020年係非常波動的一年,因為有通縮及通脹這兩股巨大力量在角力,甚至經常互換角色,主導市場表現。呢兩股力量,就係經濟周期見頂後的通縮壓力,以及聯儲局海量買債/ETF,加上全民派錢製造出來的惡性通脹。

因此,漁夫暫時的估計是,2020年第二季仍然係炒通縮。正如華爾街撈底王David Tepper所講,每次泡沫爆破之後,多間企業倒閉,需求大跌,都會出現deflation,只不過今次係聯儲局瘋狂買債頂住,出現時好時淡的情況。去到第三季,可能因為聯儲局繼續瘋狂QE,貨幣供應大增,最終令美元大跌。至於何時市場再主力炒返通脹甚至滯脹,或許要等到第三、四季。簡言之,就係先通縮,再嚟滯脹,之後有機會觸發惡性通脹!

首先講講滯脹的情況。當經濟停滯Stagnation)加上高通貨膨脹(Inflation),就形成滯脹(Stagflation)。其實滯脹早於1970年代石油危機便曾經出現,睇番當時情況,由於OPEC為咗報復美國支持以色列,決定大幅減產齊齊推高油價,結果油價急飆令全球物價飛漲,由於成本上升來得太突然,結果除產油國外全球人民齊齊減少消費節衣縮食,企業盈利因而倒退,於是開始裁員減產,形成惡性循環。當時各國經濟停濟不前,處處人浮於事,物價貴但人工低甚至失業,市民購買力下跌,生活水平大幅倒退,可謂比通縮更艱難!

參考美國1965年至1980年呢段期間,美股十幾年嚟只係橫行偏軟,而每年通脹率8%10%,但係借貸利率達雙位數,亦即漁夫爺爺若供樓要十幾厘息的年代。

 

資料來源:Haver、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

資料來源:Haver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

 

事實上,滯脹距離我哋並不遙遠,經濟學家、中大前校長劉遵義最近就提出警告,全球印錢加上低息,投資者爭相買入資產,所以目前通脹出現於資產,並冇在商品市場出現;但當日後資產價格過高,多餘的錢冇碇去,最終都會流入商品,形成滯脹。唔止香港,加拿大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亦預測,楓葉國喺疫情過後,也將陷入低經濟增長兼高物價的滯脹局面,可見今次面臨的有機會係全球性滯脹!

漁夫更擔心嘅係,七八十年代滯脹,最後用高利率去降伏;但現今經過多次QE甚至無限量放水,全球的負債幾乎係天文數字,世界主要央行莫講話加息,唔負利率都偷笑(歐洲同日本都已實行負利率),聯儲局亦揚言零息水平將維持至2022年,咁即係話中短期內唔會有央行願意冒大不韙加息去對付通脹呢頭猛獸。漁夫恐怕任由滯脹發展,最後會演變成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

各位若想知道何謂惡性通脹,可參考德意志魏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於1918年至1923年因為印鈔而形成惡性通脹的資料,就會了解到可怕之處。喺呢短短六年,黃金相對魏瑪貨幣的相對價值飆升咗1,000,000,000,000倍,足足12個零。當年的德國人,要拎住一箱銀紙去買麵包,細路仔就用一舊舊銀紙磚來砌積木。

如果你以為惡性通脹只發生喺100年前,咁就大錯特錯。根據IMF資料,非洲津巴布韋元在就經歷過惡性通脹,通脹最高達5000億倍!各位冇睇錯,唔止5000倍,係5000億倍!當地公務員的人工係2萬億津元,即使係咁「巨額」的薪酬,都只係夠買8條麵包,搞到政府要將100億津元的貨幣刪除10個「0」,變成1津元,以免市民數錢成日錯位。之後津國索性淘汰津元,改用美元及南非蘭特。漁夫就帶大家睇下,「萬億富翁」係如何煉成的……

 

資料來源:Nickeled & Dimed

 

大西洋的另一邊,南美產油國委內瑞拉,自油價不斷下跌,經濟開始陷入危機,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竟然叫銀行印更多銀紙,結果大量貨幣湧入民間,造成經濟崩潰,委國鈔票玻利瓦爾大幅貶值,最高年通脹率達到1300000%。據BBC2018年一篇報道,當時買一隻雞(2.22美元)需要1460萬玻利瓦爾,一卷廁紙的價格是260萬玻利瓦爾(0.4美元),銀紙賤過廁紙,人民去廁所就直接用銀紙抹屁股! 

所以,印銀紙始終都有極限,惡性通脹一旦爆發就難以收拾。Touch wood講句,若美國發生惡性通脹,基於政治正確為先,聯儲局到時的加息步伐一定會落後於形勢,直至通脹失控,再等下一任主席上場處理蘇州屎,先至有機會追加利率壓抑通脹,至於會否學似曹Sir以前成日提及的前聯儲局主席雪茄伏(Paul Volcker)咁辣手加息揮低通脹,就要到時再睇。漁夫提提你,白頭鮑坐得聯儲局主席呢個位,法律賦予佢4年任期(雖然侵侵之前成日嗌要換人),根據規定,白頭鮑的法定任期於20222月屆滿。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以地緣政治角度睇,中美惡鬥令全球供應鏈重組,必定會影響商品價格,並引發通脹。過去20年,全球化令企業都把生產線移往最低成本、最具效益的地區──好多跨國企業都選擇咗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中國,亦造就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各國企業享受低成本連年賺取利潤,全球的產品亦得以降價,此所以大家都耳聞目睹全球好多產品都係Made in China,連鼓吹美國企業將生產線搬回本土的侵侵,他的2020競選旗幟都係Made in China,何其諷刺!究其原因,就係「中国制造」的產品,對企業嚟講係最具成本效益。 

當各國企業為咗避免受美國制裁中國而遭受池魚之殃,以及避免再發生供應鏈「斷鏈」情況,佢哋喺中國的生產線都將遷往其他國家,近者如越南泰國緬甸,遠者則搬番列強本土例如美歐日,呢個搬遷行動唔係一時三刻可以完成,有機會形成生產的空窗期令供應減少,引發產品價格上升。此外,由於東南亞國家的基建未及中國,運輸成本勢必大增。至於人工成本,東南亞國家雖比中國低,卻會面對另一些諸如法律、勞工保障及工人熟練度等問題;如搬回歐美等已發展國家,工人薪酬肯定倍於中國,仲可能面對工會爭取權益等難題。面對各種成本大增,企業要賺取利潤,唯一方法就係提高產品售價,若疫情過去令需求面復甦,物價將無法唔大升特升。

受疫情影響,美國公布5CPI連續3個月下跌,其中汽油、航空、旅行、服飾等價格下滑,但食品價格則上升,相信係市民對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大,尤其係因居家隔離而必須喺屋企解決三餐,作為非必需的娛樂開支則減少(除咗網上遊戲)。喺疫情蔓延各國封城(Great Lockdown)期間,無論英國以至印度都出現食品價格急升的現象,而印度5月份食品通脹達9.28%,更導致政府延遲發佈4、5月份整體零售通脹數字。

事實上,目前我哋仍處於通脹與通縮同在的階段,主要係需求受疫情壓抑,但日用品通脹已見抬頭,若疫情最終過去引發其他需求,以目前央行的海量貨幣供應,高通脹勢難避免。

鈔票的價值係建基於信心,市民有信心,銀紙才有價值;市民無信心,銀紙就只係一張紙而已。若然發生惡性通脹,當你睇住張greenback,你會信「In God We Trust」,定係「In Gold We Trust」?

 

 

重要聲明:股市漁夫內的所有內容,包括本影片,絕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購買任何股票及金融產品的特定推薦意見及/或不構成任何游說或要約,以購買、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易任何證券、期貨、期權或其他金融工具或其他產品,漁夫系統的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漁夫系統的內容進行投資。用戶必須留意,漁夫系統的所有訊號,並非是買賣訊號或任何投資建議,而所有訊號均是全自動用第三方提供之客觀市場數據計算出來的結果,當中並不涉及任何人為的想法、修改、修訂或任何投資建議。本網站包含的所有內容、資訊、訊號,並不針對任何特定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以及可能使用或接收該內容的特定人員的特定需求。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各種金融產品的個別特點、個人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詳情請重溫股市漁夫FAQ免責聲明。

最後更新: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