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頁底重要聲明」
多項研究和實證數據都明確指出,2025年美國新一輪關稅的主要經濟負擔者是美國本土的消費者與企業,並非外國出口商。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稅基金會及高盛等獨立機構的最新分析,關稅的成本絕大多數會透過進口價格上漲而間接轉嫁給美國本土用戶和公司。
價格上升與消費損失:2025年實施的全部關稅預計將使美國家庭年度實際購買力平均損失在2,300–3,800美元,家庭層面的通貨膨脹壓力約2.0–2.3%。不同產品類別如服裝和電子產品價格可能分別上升17%和4.5%。
有的研究以2024年美元計算短期損失,顯示底層收入家庭年損失約1,700美元。
關於關稅如何在消費者、企業與外國出口商間分攤,高盛一份2025年7月的報告援引企業調查指出:
約49%的關稅成本由美國消費者承擔,
39%由美國企業吸收,
僅有12%由外國出口商負擔。
部分高盛經濟學家同時也認為,消費者實際承擔負擔的比例可能更高(最新估計約70%由消費者承擔)。
多份學術和聯邦儲備銀行報告回顧2018–2019年美中關稅戰,發現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幾乎全部轉嫁進美國進口價格,美國消費者和企業買單,僅有極小部分由中國出口商降價消化。
“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徵收,幾乎完全反映在美國進口價格中,消費者支付更高費用,中國出口商僅微幅降低出廠價格。”
2019年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研究指出,對中國商品關稅令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脹率上升約0.1個百分點,對企業投資品項價格的推升幅度更高,達0.4個百分點。
稅基金會估計,2025年新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每戶家庭增加約1,300美元的“額外稅負”,本質上是一種間接稅收壓力。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7月報告指出:
2025年所有已實施關稅將導致美國GDP長期縮減0.4–0.6%,這相當於每年經濟總值損失1000億至1800億美元。
失業率提升0.4–0.57個百分點的預測得到多家智庫和新聞機構印證。
具體統計數字與分配比例、損失金額均出自耶魯預算實驗室、高盛相關報告,美聯儲與稅基金會附帶經濟影響評估,並有公開學術期刊驗證。
重要聲明:股市漁夫內的所有內容,包括本影片,絕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購買任何股票及金融產品的特定推薦意見及/或不構成任何游說或要約,以購買、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易任何證券、期貨、期權或其他金融工具或其他產品,漁夫系統的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漁夫系統的內容進行投資。用戶必須留意,漁夫系統的所有訊號,並非是買賣訊號或任何投資建議,而所有訊號均是全自動用第三方提供之客觀市場數據計算出來的結果,當中並不涉及任何人為的想法、修改、修訂或任何投資建議。本網站包含的所有內容、資訊、訊號,並不針對任何特定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以及可能使用或接收該內容的特定人員的特定需求。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各種金融產品的個別特點、個人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